<正>学校坚守教师教育初心,主动适应西部乡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矢志不渝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起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的师资培养体系,形成了特殊教育优势突出的教师教育特色。2024年学校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成效显著 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探索出的“主辅修制”“校县结合、双向育人”等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计4项;实施卓越计划、一流专业建设、普特融合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构建“四年一贯、四层次、四结合”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师范生能力培养;5年来选派顶岗支教学生2000余名,支撑和引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2010年开始实施“IPD(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2020年成立沫若学院,组建“教坛名师班”,探索构建师范生拔尖培养模式。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深厚教育情怀、扎根基层的骨干教师,涌现出国家级教学名师程远友、优秀教师陈姝、“最美乡村教师”范韦军等优秀校友。
前科消灭制度属于刑事政策的范畴,其构建需要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框架内进行。在轻罪时代,为契合犯罪圈的扩张趋势、实现社会防卫与人权保障的平衡以及消解“惩罚过剩”问题,在前科消灭制度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其必要性。我国目前的前科制度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要件欠缺以及相称性条件缺位等问题,背离刑事政策精确性的要求。对此,应在宏观上形成“宽”和“严”的类型化思维,在微观构建上立足于实体限缩与程序分流的双重路径。
清代壮族诗人张鹏展撰写的《江村竹阁图叙》是乾嘉时期对杜甫入蜀后新诗风进行阐释的重要诗学文献。主张杜诗既有沉郁顿挫一面,也有闲适清新的一面,要重视学杜之萧闲淡远诗风以“自养”。或因仕途受阻、抱负不展的沮丧心境,颇与老杜入蜀后的心境有着共情之处,晚年张鹏展仿杜甫草堂构建平山草堂以踪杜风,向老杜找寻“自养”之答案,进行创造性的诗学活动,演绎了一场跨越时空与民族的诗学互动,体现了清代壮族文人杜诗学接受形态鲜明的非传统特征。
为考察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教师接纳的关系,研究采用改编后的《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测评问卷》,对河南省4所中学的1459名中学生进行教师情感教学技能调查,并对情感教学技能及其四个维度在性别、学校性质、学段上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总体水平较低,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在学校性质、学段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学校性质、学段和教师接纳显著影响情感教学技能,对情感教学技能具有预测作用。研究可为促进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与可行性建议。
苏轼一生所写的大量书信中涉及不少所经地域的风物民情,它们既见证着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真切体察,也凸显出苏轼集文人、学者、官员为一体的社会角色特征。苏轼在书信中传达出风俗厚薄与国家强弱、吏治清浊皆息息相关的政治理念;而通过与亲友分享迁转之地的风物民情,又隐含苏轼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超越及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尤为可贵的是,诸多书信中的风物民情书写,更贯穿着苏轼穷通不移的仁民爱物情怀及儒家淑世精神。同时,书信的独特文体属性也有助于向世人呈现更为真实而完整的苏轼形象。
爱德华·A.弗里曼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史学家,牛津历史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弗里曼著述宏富,视野广阔,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古代希腊和罗马史、中世纪英国史和欧洲史、欧洲的历史地理等。弗里曼也阐释了一种历史哲学,但是他的历史观带有强烈的雅利安主义和日耳曼主义偏见,轻视欧洲之外的民族及其历史。不过,弗里曼对“历史的统一性”的思考、对比较研究的提倡以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讨论,有力地推进了英国历史学的专业化。
<正>《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乐山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9-8666,CN 51-1610/G4)。三苏研究、遗产与旅游研究、特殊教育研究是本刊重点建设特色栏目。本刊倡导学术创新,鼓励百家争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重点刊用创新性、思想性、理论性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能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向本刊踊跃投稿。一、投稿要求1.总体要求:思想正确、坚持原创、主题鲜明、数据可靠、逻辑严密、语言文字使用规范。2.字数要求:人文社科类论文9 000~12 000字,自然科学类论文5 000字左右。
社交媒体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有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研究的论争,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问题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大学生在真实物理时空中高级文化精神和思想心理缺乏整全式关照的溢出结果。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思想文化症候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无主义、娱乐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社会文化思潮特征。基于党中央“三全育人”教育方针要求,分析和倡导一种专业干预和社会协同治理的整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同时将该方法嵌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社团建设、媒体素质养成,以期为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整全的解决方案。
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乡村民宿低碳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以环巢湖区域典型乡村民宿为例,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研究数据,发现乡村民宿绿色低碳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乡村民宿投资主体和管家认识相对不足,规划设计中绿色低碳技术运用不足,经营管理中能源消耗结构有待优化和消费者环境责任行为践行乏力。基于此,发展路径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制定绿色低碳民宿行业标准;科学制定区域民宿产业规划,打造环巢湖区域绿色品牌特色;进行绿色低碳乡村民宿评定,作为示范带动民宿高质量发展;加强民宿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宿绿色低碳管理水平;营造民宿旅游亲环境氛围,激发游客生态友好型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