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3, 09, v.38 78-83+103
《西游记》校释补苴三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6069/j.cnki.51-1610/g4.2023.09.012
摘要:

明清诸本《西游记》存在大量俗字俗语,各家多有考证,但千虑一失尚存。尤其是某些词语,各家自持己说,难以定论。文章择取“■鹰儿”“邷麽儿”“者者谦谦”三则词语,通过比勘异文、辨析字形、考察方言等方法,补证疑误,疏解疑议,通晓文意。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opular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dioms in the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published in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Many scholars have verified these characters and idiom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understandings.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final conclusion especially for some words.The paper,selecting three pieces of words and phrases "song ying'er"(鹰儿)"wa mo"er"(邷麽儿)and"zhe zhe qian qian"(者者谦谦),based on different texts comparison,fonts distinguishing and dialects investigation,supplements the evidence and resolves the doubts,making the meaning of the novel more fluent.

参考文献

[1]张晓英.《西游记》辞汇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8:9-10.

[2]吴承恩.西游记[M].李洪甫,校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7.

[3]吴承恩.西游记[M].黄肃秋,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70,285.

[4]曾良,陈敏.明清小说俗字典[Z].扬州:广陵书社,2018:73,342.

[5]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494,1843,2559,6497,6914-6915.

[6]张晓玲.大同县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215.

[7]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古壮字字典[Z].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485.

[8]顾洁.江苏方志中的方言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353.

[9]张廷兴,王祚厚,李贵友.沂水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137.

[10]郭泮溪.民间游戏与竞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07.

[11]山曼.山东民间童谣[M].济南:明天出版社,1990:156.

[12]梅季.《西游记》校点注问题商榷[C]//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古籍点校疑误汇录(五).北京:中华书局,1990:170.

[13]卢甲文.《西游记》注释勘误[J].南都学坛,1993(3).

[14]曾上炎.《西游记》辞典[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428.

[15]岳国钧.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906.

[16]白维国.近代汉语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2638.

[17]于银如,李青松.晋北方言所见《金瓶梅》词语汇释[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5:362.

[18]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黄肃秋,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19.

(1)出于行文方便,现将本文所用版本胪列如下,部分版本采用简称方式。明刊本主要有以下七种:《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德堂本”;《鼎镌京本全像西游记》,简称“杨闽斋本”;《新刻增补批评全像西游记》,简称“闽斋堂本”;《李卓吾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二刻官版唐三藏西游记》(缺第一至五回、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回、第),简称“唐僧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简称“朱本”;《新锲三藏出身全传》,简称“阳本”。清刊本主要有以下五种:《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记证道书》(康熙年间刊本),简称“证道本”;《新说西游记》(乾隆十三年刊本),简称“新说本”;《西游真诠》(本文所用刻本有两种:康熙年间翠筠山房刊本和怀新楼刊本);《西游原旨》(嘉庆二十四年湖南常德同善分社刊本);《西游记记》(咸丰年间抄本)。文中所涉的整理本有两种:其一是由李洪甫校注、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西游记整理校注本》;其二是由黄肃秋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西游记》。

(2)“■”为“鹞”之俗字。《字鉴·平声下》■字条:“俗作■。”

(3)学界一般认为李评本刊刻于天启、崇祯时期。关于朱本刊刻时间,学界未形成定论。孙楷第先生认为是万历时期。郑振铎先生则认为最迟不能晚于万历初元。李时人先生认为应是刊于万历中叶以后,可能是万历末期的刊本。曹炳建先生认为刊刻于万历初元至中叶。整体而言,朱本的刊刻时间早于李评本的。杨闽斋本刊刻于万历三十一年,亦早于李评本。(具体参见《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第82页,孙楷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西游记>的演化》第247页,郑振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西游记>考论》第128页,李时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西游记>版本源流考》第107页,曹炳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4)因讨论文字形体的需要,部分汉字特使用繁体。

(5)“跑沙窝”,世德堂本和李评本等均作“跑沙窝”,杨闽斋本作“桃沙窝”,疑当作“刨沙窝”。

(6)古籍中“瓜”“爪”俗写相混,如“爬”在敦煌文献中亦作“瓟”,“瓜”在明刊本中亦写作“爪”。明焦竑《俗书刊误》卷十一:“以手爬物曰■。音蛙。”故,“搲”又作■。

(7)我们这里使用的是《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括符内“J”后的数字表示卷数,“p”表示页码,a、b、c表栏数。

(8)“瓦”中间一笔作点作横者,在明清刻本中并见。又如“凡”,俗字作■。

(9)徐时仪先生提出“者”为当时俗语,有“扭扭捏捏,不老实”义,并引《西游记》第二十三回“者者谦谦”和第六十四回“佳客莫者”为例(具体参见《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第110页,徐时仪,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这一释义于文句可通,然文献中“者者”表示扭捏义的文例甚少,由“遮遮”构成的“遮遮掩掩”“遮遮隐隐”等词语均有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义,因而我们认为,将“者者”解释为“遮遮”之音借字更合适。

基本信息:

DOI:10.16069/j.cnki.51-1610/g4.2023.09.012

中图分类号:I207.41;H134

引用信息:

[1]舒慧君.《西游记》校释补苴三则[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38(09):78-83+103.DOI:10.16069/j.cnki.51-1610/g4.2023.09.012.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