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 5 | 1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正>苏轼《又答王痒书》是一篇讨论读书之法的绝妙篇什,其间所谓“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及“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云云,真可谓夫子自道,是苏轼一生求学读书的经验之谈.然而苏轼之后,人们往往惊叹其来去无端,如行云流水,“读子瞻书,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书而使人感觉“似不读书”,这正是苏轼散文的功夫所在.而这功夫,笔者认为就是苏轼的“闲暇自得”.对于“自得”,苏轼本人是颇以为自豪的.他平日论文,一贯反对“程式文章,千人一律”,主张“闲暇自得”,不赞成为作文而作文,说文章“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说自己“未尝敢有作文之意”.纵览苏轼的散文,大率都是缘乎己情己心的“自得”之文,而绝少应酬阿谀之体,这是得到时人和后人的首肯的.“自得”而冠以“闲暇”并不意味作者“无思”“无虑”、文字游戏,除人们常说的自然为文外,还体现了多方面的审美倾向.
Abstract:[1]王世贞《艺苑卮言》.
[2]苏轼《答毛滂书》.
[3][4]苏轼《江行唱和集叙》.
[5]茅坤《苏文忠公文钞》卷22.(参见曾枣庄《三苏选集》)
[6]苏轼《答李瑞叙书》.
[7]苏轼《答王庠书》.
[8]邱浚《三苏文苑》卷14.(同[5])
[9]储欣《东坡先生全集录》卷5.(同[5])
[10]吴汝伦语,参见《古文辞类纂》集评.
[11]苏轼《自评文》.
[12]苏武《书吴道子画后》.
[13]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I207.6
引用信息:
[1]何玉兰.“自得”之文——苏轼散文研究之一[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28-30+40.
基金信息: